
烘焙的基本邏輯
烘焙的一些物理現象在許多的資料上都有提及,大多都是以可驗證且具備可觀察的特性,例如:豆溫顯示130度C時,水分開始散出。水的蒸發溫度是100度C,然而豆溫顯示到130度C時才能藉由肉眼觀察到水分的蒸發 (水蒸氣) ,甚至有些狀況是豆溫顯示達到了140度C也不見得有水蒸氣出現,上述來看,很明顯的溫度的偵測並非是絕對溫度,而是所謂的相對溫度。 人手指的皮膚去觸碰100度C的物體,基本上會本能的縮回,因為溫度過高會造成皮膚的傷害,然而實際去觸碰烘焙時豆溫100度C的生豆 (取樣勺裡的) ,手指會燙傷嗎?大多狀況下只會覺得豆體溫度並不如想像中的高。 也就是說,豆溫顯示130度C也才達到了足以讓水分沸騰蒸發的豆表溫度,水分沸騰蒸發的溫度是100度C,我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相對溫度。100度C是水的沸騰溫度,這是物理上的,現實烘豆,豆體裡的水並非拿個茶壺燒水一般,水在豆體的移動有很多人在討論,這裡就不贅述了。 只是要去思考烘焙時顯示的豆溫除了會受到火力、風門、豆量、溫度針的粗細長度、設置的位置的諸多影響,就很難去比較兩台不同品牌的烘豆機在同樣豆溫時的差異,因為相